相信说起端午节,大家首先想到的肯定的都是吃粽子、赛龙舟。那么,马来西亚华人端午节的历史是怎样的?马来西亚华人又是如何过端午节呢?
马来西亚华人端午的历史
端午起源于中国。由于历史的原因,十九世纪从中国陆续南下马来西亚半岛、沙捞越北婆罗洲的马来(西)亚华人开拓群体将其带去了马来西亚。
巴素的《马来亚华侨史》对端午节有更细的说法。在该书中,巴素把端午节归类为宗教节日。他解释说:“阴历五月初五日,是龙舟节(俗称端午节)。相传周朝一位忠臣屈原,曾劝王革新,但王不为所动,于是为忠告起见,他投汨罗江自杀。当时有些目击的渔人,急往援救,但遍寻不可得。以后华人还继续寻找他的尸体。龙舟赛会,在中国这个节日中,算是很具特色的。”
马来西亚端午习俗
由于马来西亚华人众多,约占全国人口的百分之三十。每年端午节,各种各样的节目也在马来西亚举办,如龙舟赛、包粽子、扔粽子等。因此,马来西亚庆祝端午节的方式跟中国几乎是一样的。端午节,马来西亚华人也会裹粽子,街上也有很多卖粽子的摊位。
有别于中国的粽子,马来西亚粽子个头大,馅料种类繁多。同时,马来西亚的各个乡团、会馆都秉持着传承中华文化的宗旨,所以会配合端午节举办裹粽子比赛,以此传承端午节文化,提倡乡亲们自己裹粽子,同时也将裹粽子的技巧一代代相传,确保传统文化不失传。
此外,马来西亚各地都会热烈上演龙舟赛事,很多马来西亚乡团会馆也会派出自己的代表队,参加一年一度的龙舟赛。其中,沙巴和槟城的龙舟赛最热闹。
马来西亚的粽子
椰浆饭粽
椰浆饭粽由椰奶蒸饭、香斑斓叶、辣椒酱、炸花生凤尾鱼、黄瓜片和半个煮鸡蛋构成。用双层的香蕉叶和旧报纸(或棕色蜡纸)包裹成金字塔形状。还有其他配菜,如牛肉巴东,五香炸鸡或各种海鲜,完美展现了马来西亚特色文化。
水晶粽
水晶粽是用西米取代传统糯米制作的新式粽子,甜口味的馅料有红豆、紫薯、黑芝麻、玉米等等。
西米水晶粽外表晶莹剔透,根据内馅不同而呈现不同颜色,看起来讨喜可爱,口感也冰凉弹牙,适合当作饭后甜点。
福建粽
福建粽是马来西亚最常见的粽类,馅料有散发猪油香气的烧猪肉、香菇、咸蛋、栗子、花生、眉豆或绿豆、蚝干等等。糯米用黑酱油炒香,所以福建粽都是呈深色的饭粒。福建粽大多为咸肉粽,制作费工,将众多食材先炒香,才包入粽叶中。
广东粽
广东粽的馅料与福建粽大同小异,都有猪肉、香菇、咸蛋、栗子等,也少不了眉豆或绿豆等豆类。最大的分别在于,广东粽的糯米不会事先炒过,所以煮熟后饭粒一样是白色的。
娘惹粽
娘惹粽(Nyonya Zhang),外表色泽特别,如同中国青花瓷,和传统的福建粽,广东粽不一样,娘惹粽的外形和颜色非常特别和优雅,其浅蓝色泽的外形,看起来赏心悦目,加上其独特的味道,所以,深受马来西亚人的喜爱。
马来粽
马来西亚人也有自己的粽子,由于制法类似华人所扎的粽子,所以当地华人习惯上把它称作“马来粽”,一般是在马来西亚、印尼、新加坡等马来族居多处,欢庆开斋节常见的食物,并且被当成开斋节主要象征之一。马来粽有用羽状棕榈叶或椰叶包裹而成两种品种,近似魔方状,粽子整体外形不能说是用叶子包裹成,而要说是编织成的,先编织好外壳,再填塞糯米;吉兰丹州会有甜味的三角粽(Katupat Palas),包裹方式近似华人的粽子,先填糯米再封口,步骤相对简单。
做好的马来粽都会用椰浆煮制,煮好后再切开配以咖喱酱料食用,颇具东南亚风味。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