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总会长丹斯里吴添泉表示:大马华社对中华文化承传,母语教育的坚持和发扬,从数百年来先辈下南洋一直到今天,可说是前仆后继,从未间断过。
他说:这点可从马来西亚被公认是中国以外,华教体系和母语教育被保留和发展得最完整的国家中获得最有力证明。他表示:华教的完整和所带来的养分,直接催化了华人文化的稳健发展,两者间肯定是息息相关和缺一不可。
马来西亚第37届全国华人文化节顺利重启
华总和各州华堂承办的全国华人文化节,这一系列努力和发扬,再加上其他相关的文化活动节目,例如沙巴州中华大会堂也常年主办的国际龙舟比赛、裹粽子观摩赛,以及国内其他节目如宗教神庆、中元节、冬至吃汤圆等等,都让全球的华人社会深感认同,甚至有机会也会前来参与其盛。吴添泉会长说:“诸如这些种种,都是百川归海的正面效应,不论是在马来西亚或是全球华人社会,都是如此。”
马来西亚全国华人文化节自1984年开始举办,最初被称为马来西亚全国华团文化节,后改为现名。本届华人文化节在暂停两年后实现重启。
提及本届全国华人文化节时,吴添泉说:不论是升旗礼,火炬礼到全国华人文化节,30多年来,它一直是大马华社会由始至终不断坚持、捍卫和发扬中华文化和本土华人文化大结合的一个长远运动。
“这个使命和责任是重大与深具意义的,尤其是在多元种族和文化组成的马来西亚,它除了让全球华人社会刮目相看和津津乐道之外,也是马来西亚华人历代相传,心手相连而引以为荣的民族使命!”
马来西亚的华人文化薪传不息
中华文化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就是以海纳百川、开放包容的胸襟气度,在保持自己民族特色的同时包容、借鉴、吸收各种不同文明,着力提倡主张“和而不同”“求同存异”,倡导不同文明和谐发展、和平共处。正是由于中华文化这些特质,从几代之前华人来到马来西亚这片土地后,在一代代华人传承坚持下,适应本土环境,并产生了精神与物质成果,产生了马来西亚华人文化。
中华文化要在马来西亚传承不息,需要深厚的华文教育或中华文学基础。在马来西亚教育环境中,华文小学和独中直至大学院校设有中华文化或中文系,构成了传承中华文化的坚实的社会文化基础。通过普及华文教育,加深社会大众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尤其近些年来,越来越多友族同胞在华文小学乃至中学就读,接触和了解华人文化。这些“扎根素质”,也让“华人文化素质在马来西亚扎根”。